查看原文
其他

“看了《小舍得》我不焦虑了,年薪百万的妈妈也难平衡快乐和应试呀!”

安柏 花生妈安柏 2023-02-23


《小舍得》很热,也有不少读者,来让我谈谈这部剧。


只是,对老母亲来说追剧也是一种奢侈,都大结局了,落伍的我,才在五一假期抽出时间观赏。


《小舍得》还是挺好看的,虽然塞进了不少狗血的设置,但为了增强戏剧冲突也是必要的。从一个过来人角度来看,就小升初细节和家长心态,还是比较真实的。


我看到一些人吐槽:这部剧最后给了个大团圆结尾,却没能给家长的育儿焦虑任何解决方案。


其实,生活中的很多问题,并不是数学题,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,也没有什么“一招鲜”,何况教育不仅仅涉及方法,更是一种艺术。


那家长的焦虑难道就无解了吗?如何平衡“快乐”和“应试”之间的关系?看了这部剧,再结合我自身的经历和理解,我想谈谈3个可能的出口。


距离产生美,

家长有时也要做一个旁观者


有人说这部剧在贩卖焦虑,《小舍得》编剧周艺飞的回应是:


我们发现,当现实本身让人足够焦虑的时候,我们没有必要去回避,或者特意去粉饰。


此外,焦虑也不全是坏事,说明一个人还有欲望,如果完全不焦虑,那还是人吗——是成佛了吧?


有意思的是,一些朋友和我说,看了这部剧,反而没这么焦虑了。


一个人说,“南俪年薪80万,和老公加起来年薪过百万,这么优越的家庭都如此苦恼,我就没这么焦虑了——教育焦虑面前人人平等啊!”


另一个人说:“我在剧里看到了自己,吼孩子时感觉自己是被田雨岚附体,看到孩子太辛苦自己又变成了南俪,在快乐和学习之间来回纠结。隔了屏幕看到自己,觉得挺荒诞的,然而心情却平静了很多,也有了一些反思,反而没这么焦虑了。”



我原先一直说,焦虑=欲望-行动,想要减轻焦虑,需要降低欲望,提升行动。


后来我发现吧,这条其实挺难做到的,因为是反人性的。绝大多数人会在欲望上做加法,而在行动上偷懒做减法。反向为之,太难了!


今天说一个更容易操作的方法:时不时抽离一下现实,作为旁观者去看待自己、孩子和现实。


一种是物理上的抽离:

我喜欢旅行,以前没有疫情的时候,每年都会旅行一到两次。和高山、草原、森林以及凌驾一切之上的自然法则比起来,人是很渺小的,这样就比较容易放弃掌控的执念,心态变得平静而超然。


另一种是心理上的抽离:

看电视剧是一种方法:从角色身上看到自己,也会多一些理性和反省。


还有就是写作:写作其实是和自己对话的一个过程,去审视自己,梳理内心,因此也能变得更客观。


更重要的是:我们要学会拿望远镜看孩子,而不是显微镜。


天天盯着孩子,就像拿着显微镜,一些无关紧要的缺点会放大,而孩子每一天的进步又让人捉急。其实谁都很难经得起近距离的审视。离得远点,看得宏观点,拿旁观者的心态去看孩子,没准你能发现自家孩子也是“别人家孩子”——距离产生美。 


不用执着成绩,

但要让孩子养成用心和努力的习惯


南俪的焦虑在于,她自己985毕业,年薪80万,住着240平的房子,她女儿夏欢欢要完全靠自己达到这个水准,目测还是有难度的。



那有人问了,南俪条件这么好,就让欢欢快乐下去,以后给欢欢兜底不就得了?


田雨岚是鸡血了点,但她这句话我是同意的,父母给,和孩子自己能挣,那是两码事。



田雨岚老公是个富二代,是可以啃老成天在家打游戏,但他的娃子悠还能继续啃老,做个快乐的打游戏的富三代吗?这部剧的背景不是英国,更不是美国,既没有世袭制,也千万别指望用钱就能搞定一切。



不得不承认,在这点上田雨岚还是比较清醒的:奋斗,才是我们时代的主旋律,每一代,都得靠自己双手拼出来。



但是,我们没必要像田雨岚这样抓狂,对成绩太过执着,天天逼孩子也只能适得其反。


有些孩子就是不擅长应试,但是他们有其他擅长的舞台,比如夏欢欢。


很多人觉得夏欢欢长大最终也就是个普通人,对的,99%的人都是普通人,这个无需过多讨论。但是一个上进勤奋的普通人,和一个沉沦懒惰的普通人,前景照样是天差地别。


我相信夏欢欢即使未来考不上985、211,她依旧会有不错的人生,因为她是一个有上进心的孩子。在我们的社会,用心和努力的人,过得都不会太差。


孩子小时候,别总和别人比成绩,更重要的是,养成孩子做事用心和努力的习惯,自己和自己比有进步就好。



与其抱怨和对抗,

不如学会适应现实


很多家长追这部剧,都是盯着南俪,看她的快乐教育理念能顶到何时?


其实花生四年级前,我也挺像南俪的,觉得要让孩子快乐,比起应试更注重素质教育。



但是面对小升初的压力,南俪没顶住,我也没顶住。


不是家长顶不住,而是因为孩子。


钟老师总结出现在小学生的一个特点——慕强。



像夏欢欢数学成绩垫底,不仅自己难受,在同学中还失去了威望,眼泪噼里啪啦的,我看着都不落忍,当亲妈的哪能顶得住呀?


家长可以顶住压力,孩子却很难接受自己太落后于别人。



平衡是挺重要的,但有时主动打破短期的平衡,也是保持长久平衡的一种方法。


在该玩的时候多玩玩,到了关键阶段就适当多突击一下学习。


在现实面前,做家长的还是要适当低一低头的。


这样说来好像有点无奈,但是我们可以转换一下心态。


我和花生在前两年暑假看了央视纪录片《高考》,里面北大附中的校长王铮,给出了看待应试的另一个角度:

我不认为面对着高考的(各式)训练,是真正的学习。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一场游戏,别人设定好规则,你来做……


那么,我们就需要考虑怎么来参与这场游戏?怎么把游戏玩得更好?……


按照游戏规则来做的,我们以最简单、高效的所谓应试方式来做好,留出更多空间来做真正关乎学生成长、关乎他们未来发展的学习。这就是我们的策略。



不管是学习、工作还是生活,在某种程度上也像打游戏攻关,但如果仅仅认为成绩好的人就可以顺利晋级,这就太狭隘了。其实是,人生就是不断碰到各种状况和挑战,更积极也更善于解决问题的人,才能走得更长远。


我们都是普通家长,面对游戏规则,改变能改变的,接受不能改变的,尊重孩子的身心特征,同时帮助和鼓励孩子去更好地适应现实。这,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能力,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。


(本文插图来自电视剧《小舍得》剧照)


相关阅读

更多文章,请长按二维码

↓↓↓

无论你是点赞还是点“在看”

我都会很开心,感恩有你!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